「蘭陽地區二戰軍事遺群歷史再現計畫」「化龍一村」成果展開展

(記者邱玉君/宜蘭市報導)宜蘭縣政府研提「蘭陽地區二戰軍事遺構群歷史再現計畫」申請並獲得文化部前瞻計畫「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計畫」經費補助,結合調查研究、文化資產修復及再利用、人才培育、推廣活動、影音紀錄及專書出版等多元途徑,企圖以新的視角引領民眾,一同重新解讀宜蘭的歷史。該計畫之階段性執行成果,將於甫修復完成之歷史建築「化龍一村眷舍群」近代眷舍區,以特展形式呈現予大眾,展期自今(21)日起至明年5月23日止,縣長林姿妙、文化部陳登欽主任秘書邀請大家到訪化龍一村,共同見證1945年前後的宜蘭歷史。

1944年8月,逐漸失去西太平洋戰場的日軍,預擬以美國為首的盟軍可能由菲律賓進攻登陸臺灣恆春、枋寮、花東、宜蘭等地,爰依不同地域之戰略需求,部署各式反登陸防禦工事。為防止盟軍登陸宜蘭作為進攻琉球的飛行根據地,以及轉而進攻臺北的可能,日軍為此特別強化蘭陽溪以北的海岸線及淺山地帶,各部署2座要塞,由海線至淺山緊密守護溪北平原三座飛行場,另規劃部署10處分散於溪北、溪南各地的掩護陣地,以永久工事的規格,進行長久抵抗準備。

1945年4月,盟軍直攻琉球(沖繩),臺灣幸運躲過慘烈的戰爭風暴,直至二次世界大戰結束。隨著軍事科技日新月異,75年前建造於宜蘭境內各地的要塞、陣地已然失去軍事功能,卻因躲過戰爭摧殘意外地保存至今,成為見證大歷史時代的重要資產。終戰75年後的今日,「太平洋戰爭」仍牽動著這兩、三代宜蘭人的家族記憶,包含軍事動員參與、戰事下的庶民生活與時代巨輪轉動下的身份認同。

縣府規劃以機槍堡入口意象、淺山坑道等情境式空間體驗,讓參觀民眾親身感受「宜蘭•二戰印記」所欲傳達的主題內涵。另配合歷史建築「化龍一村眷舍群」近代眷舍區正式開放,特別以「化龍•話龍」展題引領民眾理解清代武營至戰後第一座眷村的時空變化。另「春仔花•盤繞傳承—陳惠美的纏花信念」展題,係向民眾分享本縣無形文化資產保存者「陳惠美」藝師,獲文化部認定為國家重要傳統工藝「纏花」之保存者(通稱為「人間國寶」)之殊榮,特請陳老師提供14組(件)近年產出的經典作品,歡迎民眾到訪「化龍一村」,感受宜蘭多元而豐富的人文底蘊。

閱讀更多

相關文章

Close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