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山國小風雨操場、無障礙廊道正式啟用
(記者邱玉君/冬山報導)宜蘭自古以多雨聞名,每逢下雨天,學校的老師、學生便會遇到室內運動場地不足問題。學生人數多的學校,校內只有一座體育館,校園活動空間受到相當多的限制,立法委員陳歐珀因此為宜蘭縣國中小,向教育部爭取建設經費補助款獲得核准。冬山國小本次向體育署提出「風雨操場」獲得890萬補助經費,「無障礙廊道」國教署補助400萬經費,歷經10個月工程期於今(14) 日「冬山國小風雨操場結合無障礙廊道」全新落成正式啟用。
立法委員陳歐珀表示,今天來到冬山國小校園猶如走進古典的三合院裡,校園就像一座美輪美奐的公園內,令人身心舒暢,也很開心能夠參加今日的風雨操場落成典禮,於108年起陸續收到縣內各級校計畫書,便積極要求教育部,全力配合宜蘭縣內國中小建設經費補助,其中冬山國小風雨操場計劃,爭取到體育署890萬補助,無障礙廊道向國教署爭取400萬元經費,他認為台灣教育追求城鄉均衡發展,對於宜蘭的城鄉發展方向,必需落實讓每個孩子,都站在公平的起跑點,才會是最好的教育。他並感謝宜蘭縣政府及冬山國小校長、冬山國小家長會、地方人士的協助,宜蘭教育發展需要中央與地方協力合作,才能共生共榮。
縣長林姿妙表示,感謝地方縣議員、縣府教育處及冬山國小校長江立強帶領的全體教師同仁不斷積極努力去爭取中央經費補助,終於冬山國小不用再苦惱下雨天受限場地無法讓孩子們運動,去年獲教育部體育署補助890萬元的風雨操場工程經費,讓冬山鄉的運動精神及體育休閒風氣始得以延續及永續發展,除了體育署補助之外,加上爭取到教育部國教署補助400萬元的無障礙廊道,不僅完美連接校內的學校建築及教學空間,讓學校彷彿就像一座古典三合院農莊座落在美輪美奐的公園內,呈現教育微笑U(優)型曲線,讓校園空間更友善,也嘉惠冬山國小鄰近社區民眾的運動需求,為了讓宜蘭縣營造出優質的教育環境與特色,更讓宜蘭縣所有學校的親師生在每個校園生活階段之中,都能經由教育得到適切的支持與協助,讓教育成為宜蘭安定與持續前進的基礎,藉由改善提升校園友善環境,讓我們一起再創教育新曲線。
校長江立強表示,冬山國小風雨操場工程自去年開始規劃設計至工程發包施作,共歷經10個月時間,風雨操場設計理念,以風箏意象為設計主體,為了讓校園與公共藝術產生密切聯結,以傳遞課程圖像做為發想,設計一系列相關課程活動,以縮時攝影記錄拍攝校園地景地貌的變化,妥善保存冬山歷史記憶,把「看得到」的公共藝術與「看不到」的歷史文化結合,讓紀錄片成為冬山國小獨特的文化資產,此外,更規劃讓學校學生進入基地撿拾礫石,進行礫石彩繪,採集因工程興建整地移除的落羽松老樹,發揮創客精神,再搭配雷射雕刻機,讓學生利用平凡無奇的礫石及老樹木料打造獨一無二更帶著冬山記憶的藝術品,將冬山的美麗裝進每位孩子的心底,也將「戀念冬山」所代表的文化價值發揮的淋漓盡致,為公共藝術拼貼出完美的風貌,更傳達對公共藝術教育推廣的理念。
此外,規劃讓學生進入基地,撿礫石進行礫石彩繪,採集因為工程建築整地,移除的落羽松老樹,發揮創客精神搭配雷射雕刻,讓學生利用礫石及老樹木料,打造獨一無二的藝術品,將冬山的美麗記憶,裝進每位孩子的心底。讓「戀念冬山」的文化價值,發揮得淋漓盡致,為公共藝術拼貼完美風貌,傳達對公共藝術教育推廣的理念。
校長江立強表示,冬山國小風雨操場工程自去年開始規劃設計至工程發包施作,共歷經10個月時間,風雨操場設計理念,以風箏意象為設計主體,為了讓校園與公共藝術產生密切聯結,以傳遞課程圖像做為發想,設計一系列相關課程活動,以縮時攝影記錄拍攝校園地景地貌的變化,妥善保存冬山歷史記憶,把「看得到」的公共藝術與「看不到」的歷史文化結合,讓紀錄片成為冬山國小獨特的文化資產,此外,更規劃讓學校學生進入基地撿拾礫石,進行礫石彩繪,採集因工程興建整地移除的落羽松老樹,發揮創客精神,再搭配雷射雕刻機,讓學生利用平凡無奇的礫石及老樹木料打造獨一無二更帶著冬山記憶的藝術品,將冬山的美麗裝進每位孩子的心底,也將「戀念冬山」所代表的文化價值發揮的淋漓盡致,為公共藝術拼貼出完美的風貌,更傳達對公共藝術教育推廣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