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自身回憶 賴清德參與《阮義忠台灣故事館》新館落成儀式
(影音新聞)
(記者邱玉君/宜蘭市報導)宜蘭市公所修建的「阮義忠台灣故事館」新館區於近日落成,市公所邀請副總統賴清德前來參加新館落成儀式,並由同為礦工之子市長江聰淵陪同參觀「阮義忠台灣故事館」目前展出的「洪瑞麟《我的畫就是礦工日記》&阮義忠《地底的光》」礦工主題展覽,展出台灣重要畫家洪瑞麟先生在樸質筆觸中散發張力的礦工繪畫,以及國際攝影大師阮義忠老師在1977到1980年所記錄的台灣礦業黃昏年代的礦工照片。
「阮義忠台灣故事館」的設立源自2017年6月24日,國際攝影大師阮義忠老師回到家鄉宜蘭美術館展出《回.家-阮義忠影像回顧展》,展區規劃為「回家的路上」和「阮義忠經典作品系列」,這次展覽讓市公所有機會與阮義忠老師結緣,規劃阮義忠老師在家鄉建館策展的願景。
2017年底,宜蘭市公所完成歷史建築「宜蘭縣政府舊員工宿舍群」修繕工程,隔(2018)年針對已修繕完成三間建築物,規劃成展出視覺藝術影像紀實之「阮義忠台灣故事館」,邀請阮義忠老師策展,兩層的小展場,成為阮老師盤整過去攝影生涯累積的影像文化資產的起點,館區與暗房空間陸續規劃展覽與攝影講座,在呈現視覺藝術的同時,也涉入在地、推廣攝影文化;2020年新館區落成,「阮義忠台灣故事館」的展覽敘事與視覺藝術文化的推廣亦將更加完整。
本檔期展覽為「洪瑞麟《我的畫就是礦工日記》&阮義忠《地底的光》」,本次展覽感謝與洪瑞麟先生同樣出身臺北大稻埕的藝術家、文學家與藝術史學者謝里法老師,提供洪瑞麟作品幻燈片給阮義忠老師,透過分色製版輸出,成為這次展出的展品。
洪瑞麟(1912-1996)出生於臺北大稻埕,1929年就讀成淵學校(今臺北市成淵高中)夜間部,白天則在「臺灣繪畫研究所」接受石川欽一郎指導,1931年就讀日本帝國美術學校(今武藏野美術大學)西畫本科,出現陽剛勁樸的畫風,以及開始關注勞動階級,成為日後礦工畫的根基。畢業後於1938年回到台灣,到倪蔣懷經營的瑞芳煤礦工作,自此開始以礦工作為創作題材,建立出與眾不同的繪畫風格。
洪瑞麟在瑞芳與礦工一起生活、工作,以日記式速寫技法描繪滿是塵灰、汗水的礦工。1961年遷居臺北,受邀至國立臺灣藝術專科學校(今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教授素描,1972年退休。此後以旅遊寫生為主,留下不少風景創作。1980年隨子女移居美國,晚年以「太陽、雲、海」系列著稱。洪瑞麟35年的礦工繪畫,為臺灣土地苦難的靈魂留下史詩般的生動紀錄,風景創作亦充滿了對土地的情感,色彩鮮明、筆觸真誠而樸實。
阮義忠老師這次展出的《地底的光》,是由阮老師1977-1980年在《家庭月刊》發表過的三次採訪資料擴充而成,照片拍攝地點包括苗栗縣泰安鄉錦水村龍山部落的圓墩礦坑、新北市土城區的海山煤礦、新北市瑞芳區的瑞三煤礦與猴硐煤礦;圓墩礦坑位於苗栗縣泰安鄉錦水村龍山部落,附近從日本殖民時代一直到現在都是溫泉勝地,阮老師1979年時本來只是跟朋友去泰安溫泉散心,沒想到卻拍攝到一個如今已鮮為人知的小礦坑:圓墩礦坑,此外,也透過礦坑通風專家黃勝雄先生的引介,讓阮老師有機會進入到以往嚴禁媒體採訪拍攝的礦坑中,包括台灣第一大礦場瑞三煤礦、第二大礦場海山煤礦以及猴硐煤礦,記錄下礦工們的身影,向與台灣土地最貼近的人們致敬,也向洪瑞麟先生致敬。
市長江聰淵表示,礦業自日本時代到1980年代,曾經是台灣最重要的出口產業之一,直到1984年台灣礦災頻傳,以及礦脈的耗竭,台灣的礦場隨著種種因素關閉,礦工的身影自台灣的土地上淡出;我們藉由洪瑞麟先生鮮明真樸的礦工繪畫,以及阮義忠老師真切動人的礦工照片,回顧台灣過去胼手胝足努力營生的這段歷史,也與賴清德副總統一同分享這個與自身回憶及成長土地息息相關的有意義的展覽。
副總統賴清德參訪「阮義忠台灣故事館」,肯定阮義忠老師以國際級攝影大師的技術,深刻刻劃臺灣常民的生活;他也表示,經過幾個月全國人民共同努力,我們成功抵抗武漢肺炎的侵襲,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也在6月7日大解封,目前中央政府所推的政策,就是要與地方政府共同合作安心旅遊,三倍券也即將發放,他鼓勵國人要多多旅遊、家庭旅遊,促進家庭的感情,在旅遊的選擇中,也不要忘了具備歷史文化及藝術氛圍的宜蘭。
賴清德首先在阮義忠老師導覽解說下,參觀故事館舊館及新落成之新館。隨後致詞表示,經過幾個月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們成功抵抗武漢肺炎的侵襲。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也在6月7日大解封,目前中央政府所推的政策,就是要與地方政府共同合作安心旅遊。他很高興能夠來到宜蘭,宜蘭的觀光景勝很多,可以去冬山河搭船遊河、或是附近的傳藝中心;也可以去南方澳吃海鮮、到礁溪泡溫泉,今天他選擇來到充滿著文化、藝術、歷史氛圍的宜蘭市。
賴清德對於宜蘭市江聰淵市長的安排以及這麼多年來的努力,表示感謝。他說,相信很多人知道宜蘭市的觀光氛圍非常濃厚,從火車站出來,就可以見到丟丟噹森林公園、紅磚屋、童話公園、幾米廣場,再到幸福轉運站等,再銜接宜蘭縣政府的舊宿舍區、中山公園看新護城河,接美術館,這個區域剛好在宜蘭市的核心地帶,不僅僅具有歷史,充滿童話藝術氣息,也可以看到國際大師的作品。
賴清德提到,阮義忠老師的臺灣故事館讓這個區域更具可看性,大家對阮老師都耳熟能詳,他雖然遠在臺南,對阮老師也非常欽佩。有一句廣告詞,吳念真導演說「一台車凸歸臺灣」,阮義忠老師是「一台相機照遍臺灣」,臺灣每一個角落他都走過,臺灣常民生活盡縮在他的鏡頭底下,今天展覽的礦工就是其中一個。阮老師以國際級攝影大師的技術,深刻刻劃臺灣常民的生活,相信每一檔大家看了都非常感動,也會緬懷過去臺灣歷史,見識到從困難的環境當中,進步到現在的種種不容易。
他感慨的說,許多人都知道他是礦工家庭的孩子,從日治時期到1984的那個年代,臺灣一個很重要的產業就是礦業。當時不是每一個人都有辦法做礦工,要有好的身體,才能有辦法忍受那麼惡劣的環境,算是用健康換取生活,說來真是礦工的悲歌。他的家鄉(萬里)也是礦區。當時全臺灣許多人都會到金山、萬里來採礦。他從小看到最多的產業,或是接觸到的大人,就是礦工,也非常清楚礦工的生活、礦場的作業及工作型態等。雖然他從小就在礦區裡面跑來跑去,但是,因為小孩子不能進去礦坑裡面,因此他剛剛看到阮老師在礦坑裡面拍的照片,補足他對礦工生活更進一步的認識。
賴清德告訴大家,透過阮義忠老師《地底的光》展覽看礦坑裡面的生活,會發現我們印象裡的礦工,雖然是一身黑,但是其實他們的皮膚比我們還要白。這是因為礦工長年都生活在地底下,曬不到太陽,只是因為礦場裡的煤、渣、灰,把他們給弄黑了。
他也提到,礦場對礦工健康的影響,有些是直接意外,像是落盤,火燒坑、或是通風不良、窒息;間接的,像是「塵肺症」等。臺灣的礦坑在1980年代接連發生幾場非常重大的意外,海山煤礦、瑞芳煤山煤礦,在1984年都收掉了。收掉之後,礦工們並沒有因此脫離健康的陰影,健康仍受到了很大的影響,許多礦工身體上的不適,都可以追蹤到早期在礦坑裡工作所帶來的生理影響。稍早從展覽中看到這些照片,讓他內心衝擊蠻大的,回想起小時候的情形及礦工生活的困難、艱辛,養家活口的不容易;這真的是很不錯的展覽,值得大家來看。
最後,賴清德表示,現在已經大解封,三倍券也即將發放,他鼓勵國人要多多旅遊、家庭旅遊,促進家庭的感情,在旅遊的選擇當中,不要忘了具備歷史文化及藝術氛圍的宜蘭。包括宜蘭市長江聰淵、立法委員陳歐珀等亦出席是項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