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直都在!宜蘭噶瑪蘭族奇立板部落8/22再舉行豐年祭
(記者邱玉君/壯圍報導)宜蘭噶瑪蘭奇立板部落去年7月恢復中斷140年的豐年祭,去年是該部落歷經30年認同運動走出污名的具體表現;8月22日奇立板部落第二次舉行豐年祭,這一次是部落祭典、文化復振的具體行動。
去年7月奇立板部落舉行豐年祭之後,部落奮發圖強透過「宜蘭縣噶瑪蘭族發展協會」和族人的努力,一年來持續不斷的和各方合作吸取噶瑪蘭族文化養分:
一、首先在宜蘭縣史館的鼓勵與提供人力、資源和奇立板部落合作的香蕉絲工藝傳承訓練計畫;
二、新社部落工藝師經常進入奇立板部落培訓,奇立板部落也常到「新社香蕉絲工坊」學習;
三、執行原住民族委員會的「108年度平埔族群聚落活力計畫」;
四、宜蘭縣政府原民所認真輔導與協助發展部落文化事務;
五、「台灣噶瑪蘭族語言文化推動發展協會」將奇立板部落列為重點推動部落;
六、「宜蘭縣噶瑪蘭族發展協會」和「花蓮縣噶瑪蘭族發展協會」定為兄弟姊妹協會,互相扶持分享發展經驗;
七、立德部落族語、歌謠老師,進入奇立板部落教育交流;
八、噶瑪蘭族祭歌、祭舞學習;
九、民族植物栽種;
十、新社、立德、奇立板部落青年會交流。
噶瑪蘭族在宜蘭是弱勢的,要學習或發展民族特色必須向花東噶瑪蘭族地區的族親請益,長期處在逆境環境中的奇立板部落只能排除萬難繼續前進,因此奇立板部落文化復振運動的興起在當代有幾個意義:
一、在宜蘭縣境大漢沙文主義環視之下,長期被誤以為「漢化」、「消失」的民族重新挺立,是宣告「我們一直都在」,政府和宜蘭縣民必須正視、支持與尊重宜蘭噶瑪蘭族存在的事實。
二、原住民族文化、語言的式微、斷裂,是歷代歷朝統治階層政策性的扼殺、禁止、歧視等手段所造成,被非原住民族自願性地放棄,因此政府應提供政策上的支持,以符合原住民族「轉型正義」的目的。
三、花東兩地有民族身分的噶瑪蘭族視宜蘭平原為原鄉,將奇立板部落(無民族身份)的文化復振當作一家人進行互相交流與協助,因此宜蘭平原是噶瑪蘭族的傳統領域。
四、原住民族委員會必須負起政治責任正視宜蘭噶瑪蘭族人的意願,歸還民族身分,以利奇立板部落的民族發展。
8月15日奇立板部落青年會依照傳統方式到新社、立德兩部落報訊,正式邀請族人到奇立板部落參加豐年祭。在這一年的時間奇立板部落不斷的強化民族立場、民族精神與民族特色,歡迎2020年8月22日大家來參加奇立板部落參加豐年祭。
參考網站:社團法人宜蘭縣噶瑪蘭族發展協會 https://www.facebook.com/kavalanyi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