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漁業發展 縣府邀環保人士研討失控的海洋廢棄物問題

(記者張金源/冬山報導)海洋廢棄物已嚴重危害海洋生態,影響人類食魚安全,也阻礙宜蘭縣永續漁業的經濟發展。

宜蘭縣政府今(5)日特舉辦「『龜來的人。許一個無塑海洋未來』」氣候變遷關鍵戰海洋廢棄物論壇,並邀請日本環境行動網絡社團法人(Japan Environmental Action Network,JEAN)事務局長小島梓(Kojima Azusa)女士、WWF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經理楊松穎,以及我國各個長期關心與投入海洋保育與廢棄物管理領域的專家學者等,透過與民眾對話的論壇形式,強化與讓民眾落實海洋保育與營造低碳永續生活意識。

今天的論壇邀請日本環境行動網絡社團法人(Japan Environmental Action Network,JEAN)是為日本推動與引入國際淨灘行動(ICC)及「海洋漂流物處理推進法」的重要推手,長期從事海洋環境調查及教育行動,事務局長小島梓女士(Kojima Azusa)提到日本和台灣都是海島型國家,跟海洋的關係更加親密,海洋垃圾雖然是舊議題,但是過去的垃圾都會自然分解,而塑膠垃圾出現後的問題,是塑膠不會分解,只會裂解成更細小的碎片,而近60-70年塑膠製品/玩具的大量生產,也讓日本塑料產量成為世界第4。而我國專家學者也提出我國觀察海洋廢棄物對海洋生物危害的現象,與目前推動減塑政策及其各種友善環境措施。藉由對話與分享,以蓄積我國海洋保育與建構低碳永續家園能量。

代理縣長陳金德表示,宜蘭縣政府一直以來十分重視環保議題,許多民眾更是因為好山好水移居宜蘭。本次透過邀請國際環保人士及我國各界環保團體、專家學者一起研討,強化縣府環保相關政策的周延性及能量。對於目前宜蘭縣政府配合環保署實施的減塑政策更是獲得許多民眾支持,也增加改變生活習慣的決心,藉由減少一次性塑膠製品的使用與隨手做資源回收的習慣,和我們一起攜手保育海洋並逐步實現健康永續生活。

宜蘭宜芳精緻漁業老闆陳俊傑播放鬼頭刀影片,表示自己在處理漁產的過程發現人類生活的廢棄物已經是常態,我們丟棄的垃圾在生物鏈循環中,還是會回到人類的餐桌上,必須加緊改變生活習慣,減少一次性塑膠廢棄物產生。

宜蘭縣政府環境保護局長周錫福表示,依據長期清理、調查與統計資料顯示,宜蘭縣一年流入於轄內河域與海域的廢棄物高達141公噸,其中以生活垃圾及遊憩行為類別的垃圾佔比最高(81%),若能從源頭起減量及針對可回收材質進行循環再利用,可減少276.3公噸溫室氣體排放量,相當於25,236顆樹1年二氧化碳吸收量。

宜蘭縣目前不僅配合環保署實施減塑政策推廣與管制外,為避免廢棄物流入水域,早已多年前開始組織環保志工成立13隊水環境河川巡守隊,協助環保局清理、巡檢與通報髒亂,更設置30處村里資源回收站,逐步便利民眾實施資源回收工作。另也積極辦理大型淨灘活動邀請全民一起挽袖淨灘正式海岸廢棄物問題、更結合學校辦理許多環境教育課程,藉此增加環保意識與養成良好生活習慣。

響應愛護海洋愛護環境,只要改變生活的小習慣,我們和海洋生物都可以獲得健康美好的生活環境,如:落實不使用一次性塑膠用品(用具),以及商品包裝無塑或用可重複利用材質包裝,消費者可選擇綠實踐商店消費,並做好資源回收工作,不僅確保人類食魚安全,發展宜蘭永續漁業經濟,更可將好山好水宜居的環境留給下一代。

 

 

 

閱讀更多

相關文章

Close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