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母專校待用餐銀行暨達魯岸共享廚房落成揭牌啟用
(宜蘭大新聞中心/三星報導)聖母專校為幫該校經濟文化不利學生、未達法定補助身分的邊緣戶學生及特殊境遇學生,不再為其因結構性因素而三餐不濟所苦,根據教育部高等教育深耕計畫提升高教公共性核心目標,以及該校創辦單位天主教靈醫會「為最小弟兄所做」之會祖聖嘉民精神,於去年開始萌生籌辦「聖母待用餐銀行暨達魯岸共享廚房」計畫。
宜蘭縣天主教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有接近 25%的學生接受政府各類身分減免及補助,亦有接近 10%未達法定補助身分之邊緣戶學生,還有將近 2%特殊境遇學生,這接近 4 成的學生都是高休退學風險的族群,即便這群學生一心向學想謀得一技之長,但這些孩子身後複雜的家庭結構性問題,儼然成了他們無可抗力的放棄主因。
仔細觀察學校午休時間用餐情況,出現許多特殊的現象,諸如:只購買白飯、到各處室跟教職員聊天蹭飯、喝白開水、索要學校活動餐盒…,關懷細問後發現,這些用餐時間發生的特殊現象,皆源自於學生家庭經濟的不穩定,每個特殊個案現象的背後,都有其道不盡、想不透的坎坷命運,而沒錢吃飯成為這群孩子可以被認出的共同點。
聖母專校學務主任在教學的過程和學生談話中得知,許多青年學子為了維持自己或家庭的生活開支,需要持續的在課餘時間打工,而導致學業無法跟上、上課出席狀況不佳,抑或是自己打工及政府補助的費用全被父母一領而空,造成學生在工作上極度消耗自己的體力及時間,卻依舊是一貧如洗,除了沒錢吃飯、沒錢買書、沒錢繳交學費外,最後還得放棄自己的學業。
「聖母待用餐銀行暨達魯岸共享廚房」計畫初期,先由學務主任提供泡麵乾糧做為常備學生待用餐物資,過程中發現提供的物資營養價值不高,後續在學務主任及原住民族資源中心的同仁們的奔走下,串連了「台灣基督教福利會」、「菩提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台灣愛心待用協會」、「斯朵利關懷協會」、「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 1919 食物銀行」、「富智資訊系統有限公司」、「中國信託福德會」、「呈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易福社會創新股份有限公司」、「GKLAB 伽利略實驗室」、「SMC 善心校友聯盟」(以上排序為接洽順序)和許多社會善心人士聯手送暖下,終於完成「聖母待用餐銀行暨達魯岸共享廚房」的設置。
透過「廚房」的運作,讓學生能在健康營養無虞的條件下,享用來自各界善心的美味餐食,同時也透過「廚房」傳達「家」的意象,希望這些失去家庭支持及溫暖的孩子,能在這個園地得到愛的溫度,進而提供這些青年學子穩定就學的內在支持力。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選擇在教師節這個特殊的日子,正式成立「聖母待用餐銀行暨達魯共享岸廚房」,也代表本校全體教職員工將以照顧培育清貧學生為教育職志,延續天主教靈醫會在蘭陽地區醫療傳教、造福在地的基督精神,成為本校對於社會的責任及承諾,並以此價值培育具有「生命敏感度」的醫護專業人才。